数字化的自己 — 小型化个性AI

最近看了许多Ai的东西,尤其是小型化的llama模型。有一些想法分享给大家。

  • 个性化的知识个体,系统化的学习。

如果自己训练自己的个性化AI,并且有托管商愿意付费托管,那是不是很多经验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进行传承,比如一些手工艺活,虽然可能不是很理想,但比起目前用记录的形式进行传承是否高效得多。毕竟可以不用牺牲太多时间,可以手把手系统全面的教会你某一项技能。还不用忍受他人的颜色。因为目前的学习常态总是太凌乱不知如何总结,系统性的学习。

  • 虚拟世界的增强性体验。

比如NPC这种我就不说了。按目前的进度,我觉得有生之年把一个人大部分性格和逻辑传递进AI是有可能的。且不说他的智商如何,在回答提问肯定可以带一些个人色彩,如果用它来玩游戏应该也能做到独特的连招方式,以及解谜方式。这样的表现更接近一个人。

  • 虚拟化的另一半,女朋友的需求又减少了。

色总是跟随最新的科技生产力。如果AI模型真的做到了小型化,傻瓜化,还能批量生产。并且还可以自行输入语料进行训练。我觉得他的智商和逻辑能接近普通人的一半,称之为人也不为过。毕竟现在都有跟虚拟人物结婚的。而且她总能讨你欢喜,也不会生气。当然你也可以让她生气,去哄她。其他用途,大家可以自行发挥想象。

  • 生产力的解放,人类的沉沦 AND 资本的垄断

一些重复的劳动被替代是无可避免的。如果AI被小型化,肯定会出现专AI专岗。这种进步肯定会淘汰更多的人。历史总是如此。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目前人类毫无头绪,貌似也没想法解决。我唯一能想到的估计是战争。当然如果能和平解决是更好。AI进一步加速了资源向顶端聚集,淘汰的人和没淘汰的人都只能获得一点残羹剩饭。只是比列多少而已。资源向少数人聚集,那就少数人能掌握大部分人的行动,但愿这些人是全人类着想。而不是自私的达成某些利益。不要像“蠢蛋进化论” 那种形式发展。

  • 数字化的永生

很多人讨论意识是否真的可以上传。我觉得在数字AI小型化这里可以得到部分答案。他可以保留你的大部分行为习惯,但也仅停留在你对他进行训练的部分数据(如果这算记忆)。如果他能自主学习其他技能和对话,那也仅仅是他而不是你。因为这是他的行为产生了部分数据,而你并没有去做。那你觉得这算意识上传还是克隆了自己。我更愿意承认是克隆了自己。但这算永生吗?我觉得更像是传承了自己。毕竟我认为如果真的可以永生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结语

我希望每一种科技都是朝着好的方向去。如果没有也不要灰心,毕竟人类是善于思考的,只不过会多走些弯路。我还希望顶端的那些人去太空看一看,望向美丽的地球,也许你会有新的想法。

我的一位癌症伯伯走了。我看到了这篇文章。

 我叫张煜,是一名普通的肿瘤内科医生,民盟成员。近1年多我碰见了很多事,让我经历了纠结和痛苦,也促使我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现在我觉得想明白了,觉得有很多话要说,因此写下这篇文章。
  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有这个感觉,国家变得越来越强盛,人民生活水平越来越好,不公平的现象越来越少,体制也变得越来越透明。我们都是其中的受益者,并且为国家的发展和强大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但是,今天要说的是不好的方面,是关于目前肿瘤治疗中出现的大量不良医疗行为和一些肆无忌惮的医生,以及分析其中的原因和提出解决方式。
  请想一想,有多少患者罹患肿瘤后时常担心人财两空,谈医院而色变,甚至拒绝去正规医院接受治疗。很多民众心中已经形成了这样的印象:肿瘤治疗不仅费用昂贵而且效果不佳,去了医院医生就是为了赚钱,最后很可能人没了,钱也没了。
  很遗憾,这种印象并不完全是凭空想象,现实中诸如此类的真实事例不断在发生着,并且每一个真实事例都很可能意味着一个家庭的破碎甚至返贫。
  其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肿瘤的治疗是不应该会人财两空的,而应该治疗效果比目前更好并且花费更少。那么为什么仍然有这么多人财两空的悲剧发生?实事求是的说,很多是由负责治疗肿瘤的医生造成的。
  我认为,目前医疗最大的问题并不是以药养医,而是监督力度缺乏,导致某些医生肆意妄为,由此而来的不良医疗行为伤害了患者的利益,是导致医患纠纷增加的重要因素,同时这也是导致普通民众认为看病难看病贵的重要原因。部分医生作恶的后果由全体国民一同承受,这非常不公平。
  我无法接受无辜的患者因为医生的不良医疗行为死亡率升高甚至直接导致死亡,无论如何,都必须写下这篇文章并公布于众:阐述目前的肿瘤治疗乱象和提出可能的解决方式,呼吁国家重视和进行监管。

第一部分:当前肿瘤治疗中的乱象

  肿瘤患者是非常大的群体,2020年中国新发癌症患者457万人,死亡人数达300万,死亡率居高不下,发病率仍在上升。

  为什么死亡率如此之高?除了常见的诊断时已处于较晚的分期,基于我亲眼所见,我有理由相信这是因为不规范甚至错误的诊疗导致的,其中有相当比例的患者支出了不必要的昂贵花费,并且有一定比例的患者因为不规范甚至错误的诊疗而死亡。
  虽然这个比例没有具体统计也很难统计,但很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可以说,神州大地血泪斑斑,而更值得我们深思的是,直到现在,很少人发声谴责这种违反医生职业道德的行为。
  我以自己的职业生涯作为担保承诺以下陈述的真实性:
  在过去1年多时间里,仅仅我自己就遇到了几十家医院超过百例的肿瘤患者接受了不当甚至错误的治疗,即明显违背了肿瘤界公认基本原则的治疗,其中部分是非常恶劣的行为,后续会举例阐述。
  这些不良医疗行为无一例外的导致患者的花费大幅度增加,并对患者带来伤害和痛苦,甚至有部分患者因此死亡。而且所涉及的不仅是普通的地方医院,还包括多家三甲医院的肿瘤医生,甚至是北京、上海、广州、天津和重庆等地区都有一些医生在肿瘤治疗中有明显的不端行为。
  更有甚者,高度怀疑有的科室制定了统一的策略,不遵从最权威的肿瘤治疗指南(中国 CSCO 指南、美国 NCCN 指南或欧洲 ESMO 指南),对肿瘤患者故意不采用标准治疗方案而改用其它方案,并且有充分证据表明这种方案更改对患者是有害无利,因为会增加患者的经济花费、毒副反应甚至死亡率。以致于我怀疑,可能有高达 1/5 以上的患者被更改了标准治疗方案,当然,小错就更多。

  坦率地说,胡乱更改标准治疗方案可谓肿瘤治疗中危害最大的一种行为。很多抗肿瘤药物本身非常好,却被一些医生甚至三甲医院医生滥用。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两方面:一是专业知识不足,一是经济利益所致。以下均为临床实例:
1、有医生在对胃癌和肠癌患者进行术后辅助化疗时,用洛铂替代标准的奥沙利铂,用雷替曲塞和被淘汰的去氧氟鸟苷替代标准的 5-Fu 类药物。有充分的证据表明这种行为会造成复发转移率不同程度的升高。
2、有医生在对肠癌根治术后 III 期患者时,没有任何指证就在化疗基础上加用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甚至加上没有被批准用于治疗肠癌的安罗替尼或阿帕替尼。有充分证据表明此类患者只应该接受标准双药化疗,胡乱增加靶向治疗会造成复发转移率轻度增加,死亡率增加。
3、有医生在对明确不需要化疗的患者时,比如 I 期肠癌或者 IIA 期 dMMR 肠癌、IA 期胃癌患者,故意夸大病情并采用辅助化疗。有证据提示这样做只能给患者带来伤害,甚至可能增加复发转移风险。
4、有医生在胃癌和肠癌的术前化疗中,不选择最有把握的治疗方案,而选择疗效差的方案甚至采用错误的方案,比如对肠癌患者使用多西紫杉醇化疗,对胃癌患者使用培美曲塞化疗。
5、有医生甚至直接摈弃标准治疗方案,完全不对患者进行知情告知和商量,想怎么治疗就怎么治疗,比如鼻咽癌应该外放疗的更改为粒子治疗,肠癌单发肝转移应该手术的更改为射频消融或介入,不应该手术的强行手术。
6、有医生滥用 PD-1 抑制剂,在胃癌术后、胰腺癌术后、肠癌术后、胆管癌术后的明确不需要进行 PD-1 抑制剂治疗的患者,错误的告知患者可以明显增加疗效,从而诱导这些患者进行 PD-1 抑制剂治疗。
7、其它种种现象不胜枚举,比如强行要求患者做术后不需要的热灌注化疗,给不需要的患者预防性注射长效升白针,等等。

  医生这行确实不容易,工作辛苦,压力大,收入与付出往往不相称,但我认为这些绝不是作恶的理由。按照医疗原则和相关法律要求,执业医生不允许胡乱更改标准方案,给予患者尽可能正确的治疗不是医生对患者的恩赐,而是医生的责任和义务。
  仅仅因为患者和家属的医学知识薄弱、法律意识淡薄和医疗官司维权不易,很多医生有不良医疗行为却不必承受后果,甚至毫无麻烦。这些医生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和权力来伤害患者,显然是非常不对的行为。
  三甲医院的专科医生应该是最让患者信任和放心的,这也是作为医生的荣耀,但是很遗憾目前并没有成为现实。

第二部分:发生不良医疗行为的原因

  (1)缺乏监管。这是最重要的原因,医生也是人,也会犯错。但有不少医生以“个体化治疗”为幌子,随意更改和制定治疗方案,美其名曰是为了提高疗效,实际却都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我们赫然发现,对这种行为目前竟然没有有效管制。
  如果没有监管,真的会有相当比例的医生把患者的治疗改得更贵更差,更有甚者,一些医生就是完全不顾患者死活,榨取最大利益,并且还不必因此受到惩罚。这就是医疗矛盾最深的根源之一。如果缺乏监管,有些医生必然会将自己的利益凌驾于患者的利益之上。
  (2)部分医生的无知和贪婪。让人不敢置信的是,有的医生真的是为了钱可以置患者生命于不顾。有的时候是明知道更改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案是错的,但就是为了获取利益而进行更改,或让完全不需要治疗的肿瘤患者进行治疗,这类情况临床上屡见不鲜。
  (3)患者作为弱势群体,往往只能选择相信医生而难以了解到治疗错误,甚至即使知道治疗错误却也无力反抗。给卫健委的投诉往往被打回医院自行处理,于是只能诉诸于法律,但是法律程序的复杂繁琐和高昂花费,往往使受到伤害的患者望而却步。一些收入本身偏低的患者,因病致贫,更加难以负担维权的高额花费。
  系统性滥用医生职权、违反诊疗原则获取利益同时对患者造成严重损害的行为,会让很多好医生、年轻医生觉得失望和心凉,辛苦工作为患者生命付出努力的医生赚取的收入远远低于这些做出不良医疗行为的医生,这公平么?我相信国家不会对此视若无睹。
目前的医疗制度也存在问题:医生与患者的根本利益存在不一致,有时甚至是相反的。尤其在肿瘤治疗领域,更是如此。也就是说:如果医生全心全意为患者着想,一切都从患者利益出发,医生会很苦且很穷。反过来:如果医生完全不在乎患者,一切从自身利益出发,医生会得到丰厚的回报,有时甚至超过普通人的想象。
  多年之前,当我后知后觉地发现这个事实之后,我默然了很久,并且第一次产生对医生这个职业产生了质疑甚至一丝厌恶。我希望医疗行业更高尚,医生更值得尊敬。
  明摆着是医生的贪欲和私心作祟而做出这种无耻的事情,却偏要冠冕堂皇,肆意榨取患者的血汗。我仿佛能听见有些不良医生得意洋洋的笑声,患者的巨额花费变成变成了这些医生的豪宅豪车、香车美酒。
  这就是目前最大的、继续改变的肿瘤医疗的不公平现状。

解决方案:

  我反复认真的思索了很久,要治疗医疗乱象着实不易,但我觉得以下四点是最重要的方式。

  (1)法律的支持,依法治理医疗乱象,这是最重要的一点。目前患者通过法律维权确实太难,国家是否可以新增关于医疗纠纷的补充条款,也就是快速处理程序:当明确医生将不符合说明书及指南、临床规范的错误药物或其它治疗方式用于患者,并且没有详细准确的的知情同意时,直接由法院判定医生失职,并快速进行经济赔偿。如此一来,患者的维权显著的缩短时间并简单易行,可以直接震慑医疗不良行为。
  (2)加强监管体系。如果能解决第一条,那么就可以考虑建立不良医疗行为登记制度,一经发现,终身登记。并且可以制定例如发生3次则直接暂停医生执业资格或者永久吊销之类的细则。甚至可以考虑建立主治医生-科主任及院长负责制,从而敦促各个医院不再仅仅比拼临床和科研实力,还要非常重视防范不良医疗行为的发生。
  (3)推进同行监督机制。是否可以选择部分专业水平高和职业道德过硬的医生进行定期审核,严查潜在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坦率说,很多地方医院对肿瘤的知识水平确实很落后,需要更正和进步。
  (4)向民众普及正确知识。很多医学基本原则其实并不难懂。医生在做出不良医疗行为的时候,势必需要尝试扭曲患者的观念,灌输给患者错误的信息。但如果患者已经明白了是怎么回事,就会闲着增加不良医生作恶的难度。我国有很多治疗肿瘤的医生(很多是外科医生)对抗肿瘤药物的使用缺乏基本的认知,并且态度散漫,盲目自信,专业性差得一塌糊涂。

  诸如上述所说,我曾见过使用多西紫杉醇治疗肠癌的外科医生,猜测是该医生觉得多西紫杉醇治疗胃癌都很好用,那么肯定可以治疗恶性程度更小的肠癌,所以予以应用,但实际上多西紫杉醇治疗肠癌完全无效。就是这样,用了错误的药物甚至导致了严重后果。患者依旧没有能力反抗不了了之,一是因为走法院程序太过于简单,二是后续治疗还需要在医院进行,不敢得罪医生。

  因此恳请国家通过各种方式设立红线并严格监督执行:任何明确违规且损伤患者生命权益的不良医疗行为,必须从重从快处罚。(个人认为这是改善医疗质量的最为重要的一条,只有这条红线开展并严格执行,才能保护患者安全,减少医患纠纷,是民众之福。我甚至觉得都不需要 DRGS 系统控费,只要医生治病是以患者为中心,鉴于国家已经为民众下调了众多抗肿瘤药物的价格,只要医生不为了自身利益乱花钱,患者和医保的支出将会显著下降)。

第三部分:案例分析,一位医生怎样让患者花费增加十倍并且更早死亡

  我们来看看一例典型的医疗不良行为。这位医生其实我写过,很多人已经知晓,上海知名三甲医院的普外科医生 L 医生。他和蔼可亲,说的话令很多患者觉得很有道理,但是很遗憾,实际上述只是表现,行为败坏和道德沦丧。治疗的多位患者都是以赚取利益为首要目的。
  他收治了一位晚期胃癌 AFP 阳性的患者,虽然该类型少见,但根据诊疗规范也应当按照普通胃癌治疗。通常胃癌的一线治疗、二线治疗和三线治疗花费并不高,国家都可以报销。但是陆医生并不满足,结果就是这位患者的生存期明显缩短,花费比常规治疗高了10倍以上,积蓄全无并欠下十多万债务。我们来看看这位 L 医生是怎么做的。

  (1)让患者进行 NGS 测序:2万左右的花费。L 医生给患者采用的 NGS 是目前认为最不可靠的抽血检验,而不是可靠性更高的肿瘤活检组织检测。也就是说,做完的 NGS 结果几乎没有任何参考价值,按照常规应该将患者诊断时使用的胃镜病理组织切片进行检测更准确,需要患者回当地取标本。但陆医生非常着急,毅然决定先抽血测了再说。
  (2)采用奇葩的二线治疗方案:培美曲塞、安罗替尼、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和他莫昔芬联合治疗,这是 L 医生自己生搬硬造出的前所未有的胃癌治疗方案。任何一个知晓肿瘤药物治疗基本知识的医生都知道,这个方案完全不合理。标准的胃癌二线化疗是紫杉类方案,目前认为这是最可能有效的治疗方案之一,并且花费较低。但强行改成上述奇葩方案后花费急剧升高,并且完全无效。
  (3)向患者推荐无效、昂贵、不合法的 NKT 治疗:每次治疗费用多达3万。目前临床都认为 NKT 治疗对晚期肿瘤几乎完全无效,因此国家三令五申禁止 NKT 治疗收费,仅限于免费的临床研究。而陆医生想尽办法诱导患者家属接受该治疗,告诉患者和家属会有很好效果,使得他们借钱去进行这种治疗,最终人财两空。要知道,这些钱都是患者的血汗钱,要1年多才能存下3万元。患者和家属为了看病,每次去上海只能住地下室尽量省钱,并且抱着控制和治愈疾病的希望,满怀感激的给L医生送去特产。结果,L 医生是怎么回报的?
  (4)滥用辅助用药:L 医生开具了很多辅助药物,诸如日达仙之类。当然日达仙本身是不错的药物,但是确实不适合用于经济不宽裕的患者,性价比太低。

  结果就是患者被吃干抹净,当钱花完之后实在筹不到钱,陆医生就开始不闻不问,直至患者去世,生存时间很短,尽管 AFP 阳性胃癌的预后确实更差,但如果采用标准二线治疗很可能生存期更长,花费是要低非常多。
  需要说明的是:我只写 L 医生,并不是因为没有其它医生这样做,甚至实际上有我认为更恶劣的案例,只是因为第一证据不足,第二我的压力过大。我有自己的工作和家庭,有儿有女,得罪的医生越多压力就越大,我的妻子、母亲反复要求我不要再指责这类黑暗的事件,但我确实忍不住,如果国家不严加管制,一定会有无辜的患者因此失去生命。
  我想请求各位类似的医生,行行好,别再干这种事了,这不是医生该干的事,患者的命也是命,你们这种行为引起了我的家庭矛盾,我会非常头痛。

第四部分:期望

  平心而论,国家在不断的改善和净化医疗环境,4+7 带量采购降低药价,增加医生诊疗工作收费,提高医生待遇,这些都非常好的重要举措。假如国家不降低很多肿瘤治疗药物价格,那滥用情况肯定会更加猖狂。这是一种釜底抽薪的聪明举措,但确实还不够。我期望着国家正本清源,整治不良的医疗行为。希望以后医生都能够遵守肿瘤治疗的基本规范,以患者为中心进行治疗。
  监管、监管、监管。医疗行业一日无有效监管,坑害患者甚至铤而走险的医生便一日不能消除。请国家有关部门予以重视,在医疗行业,这才是最重要的事,也是民众最期盼的事。
  作为医生,最重要的一个素质便是珍视每一位患者的生命。虽然我们无法把患者等同于自己的家人,但是我们应当认识到患者生命的宝贵,需要认真地对待每一位患者,尽力完成医生的天职,救死扶伤。新冠时期有多少医护人员毅然前往最高危的地区救治病人,他/她们才是我辈的榜样,而不是那些靠着不良医疗行为赚得盆满钵满的医生,对他们应当唾弃。
  还有,我以前曾说过,我期盼的是公平的医疗,对患者公平,对医生也公平。医生全心全意治疗患者,以治愈患者为荣,患者能够理解、配合和体谅医生,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这何愁医患关系不能好转?
  损害医患关系的,并不是我所指出医疗中的错误,而恰恰是那些对患者做出不良医疗行为的医生,他们才是罪魁祸首。只有遏制这些行为并依法惩处其中恶劣的行为,让每位医生好好看病,我相信,我们医生必然能够获得患者更大的信任和真正的尊敬。
  我希望人人都能发声,如果每个人都畏惧遭受报复,都对这种糟糕的行为视而不见,甚至认为事不关已,那就大错特错。最终受伤的不是一个人,而是我们每个人乃至我们的后代。
  呼唤监管,依法治疗医疗乱象,保护患者。这是国家应该做的事。希望国家规范医疗行为,严厉打击不良医疗行为。而且是请尽快,刻不容缓。只有这样,每个人才可以放心地走进医院,而不怕遭受不公平对待。我非常希望将来在一个更好的医疗环境中工作,医生的工作重心始终是救治患者而非其他,医生和患者相互善待,共同对抗疾病。

  我希望更多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并引起共鸣。每个人都应该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
  我希望自己努力发出的这点声音,能够得到更多的支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我希望我们国家的医疗成为世界最好的医疗典范。

  张煜 2021年4月18日

更多癌症相关信息请点击这里,需要翻墙

试用ChatGPT

国内ChatGPT可以访问Blog,IP不给注册,国内手机号也不给注册。如果是挂了梯子,并开启了 Cloudflare CDN。不好意思也不给注册。今天有幸通过一个方法注册到了ChatGPT。并试用了,结果如下:

what are you name ?  # 这里语法错误,他也识别了。

My name is John.

怎么学好英语?

To learn English well, it is recommended to use a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learning methods. You can watch movies and TV shows in English, listen to English podcasts, read books and articles in English, practice speaking and writing in English, and use language learning apps. Additionally, it is important to find a good language teacher or study partner to help you stay motivated and accountable.

打印机如何维修?

Printer repair typically involves replacing worn parts, checking connections, and updating the printer's firmware. Depending on the type of printer you have, the repair process may also include cleaning the printhead and replacing ink cartridges. If you are unable to diagnose and fix the problem yourself, it is recommended to contact a qualified technician to help you with the repair.

如何进行科学炒股?

To practice scientific stock trading, it is important to develop a strategy and stick to it. You should research the stock market and familiarize yourself with different investment strategies, such as value investing, technical analysis, and momentum investing. Additionally, you should develop a risk management plan and use tools such as stop-loss orders to limit your losses. It is also important to diversify your investments and avoid taking on too much risk.

用python批量重命名文件

You can use Python to batch rename files by using the os module. First, you will need to import the os module and define the directory that contains the files you want to rename. Then, use the os.listdir function to get a list of the files in the directory. Iterate through the list and use the os.rename function to rename each file. Finally, print the list of renamed files to verify that the operation was successful.

看了下结果还挺不错的。可惜由于国内文字狱,这个东西的应用范围如果在国内肯定被严格限制了。

这让我想起了 恋爱Flops 里的智能机器人。希望有朝一日真的能如我所愿。

为什么一定要救房地产?这就是最残酷的原因 –转自网易删除的文章

2023-01-20 15:56 浙江

内容来源:冰川思想库

60多万亿的城投债巨坑,就是这么一轮轮挖出来的。坑大如斯,是真顶不住了。

2022年12月30日,贵州遵义市最大城投发债主体——遵义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在中国债券信息网披露了关于推进银行贷款重组事项的公告称:

本次银行贷款重组涉及债务规模155.94亿元,以债权保全为前提,经各方友好平等协商,近期完成签署相关补充协议。根据重组协议,重组后银行贷款期限调整为20年,利率调整为3%/年至4.5%/年,前10年仅付息不还本,后10年分期还本。

此处应有台词:“好吧,我不装了,我摊牌了。我要优雅地做个老赖”。

01

理直气壮亏钱,放心大胆借钱

城投是各地政府的直属公司,名义上的主营业务是地方基建。修桥铺路、市政绿化、各类景观设施等等。

说是公司,却是所谓“公益性为主,经营性为辅”。既然是“公益性”的,亏钱亏得理直气壮。事实上,除了少数超一线、一线的城投外,几乎所有城投都在理直气壮地亏钱。

生而亏钱的公司,在正常的市场环境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缝合怪”,就是为了地方财政盘子服务的,给地方财政套个马甲融资才是真正的主营业务。套这个马甲,图的就是个方便。因为是公司,所以城投债都是商业性的,不受财政纪律的约束,也不计入政府负债。

一言以蔽之,城投就是以基建项目的名义,把钱从银行借出来,然后亏出去。各地大量的无效基建,诸如门可罗雀的大型景观、空空如也的道桥、种完了砍、砍完了种的城市绿化,大都出自城投之手。

▲遵义道桥集团学府新苑项目(图/“遵义道桥”公众号)

既然城投是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自带地方财政的信用背书。当然,绝大多数情况下,财政是不能明着给担保的,名义上还是要给抵押物的。很多地方政府“穷得只剩地”了,土地就是最好的抵押物。国有土地倒腾给国有公司,没难度。

地到手了,修路造公园把土地的评估价拉上去,能拉个房地产公司做“托”就更好了。反正银行的账面上就过得去了,借得到钱,就OK了。土地财政就这么闭环了。

银行又不傻,知道这样“做”出来的地价多半是纸上谈兵、水月镜花,但是这也无所谓了。钱又不是自己兜里掏出来的,和地方政府较什么真呢?只要合规性没问题,银行乐得睁一眼、闭一眼。

所以明知城投债是肉包子打狗的必亏,银行也得借。这就是所谓的“城投信仰”,其实是政府信用的刚性信仰。非但得借,而且得一直借。举新还旧是城投维持现金流的唯一方式,利滚利几圈,债务规模就达到了“大到不能倒”的天量。

2021年我国城投平台的有息债务余额高达56万亿元。刚过去的2022年,城投债的总规模可能已经达到了65万亿元,中国人人均欠5万。

城投的巨坑存在很多年了,靠两层遮羞布挡着。一是房地产繁荣稳住地价,地生钱、钱生地的游戏就能继续玩;二是财政扩张,局部爆个小雷,不管哪级财政出来买个单就过去。

如今房地产灰头土脸,政府财政吃紧,城投只能裸奔。手头只有两种资产,卖不出去的土地,和一堆亏钱的基础设施。两手一摊,问银行要不要?银行要是横下心来收了,也避免不了坏账,只好认栽。

这次遵义的“友好协商”大概就是这个样子,而“友好协商”的结果就是二十年债务展期。

02

还钱这辈子都是不可能的

二十年展期,这债就能还上吗?单看这155.94亿,还能硬着头皮说“能还”。但是,这二十年要还的何止155.94亿。

根据《遵义道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公司债券中期报告(2022年)》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遵义道桥总债务余额为457.54亿元,占总负债的53.32%。

二十年展期,也就别考虑什么短期债务、长期债务了,再长期也长不过二十年。近千亿规模的总负债压身,怎么还?遵义道桥自己还,那肯定不用想了。但凡能有一点点还钱的希望,就到不了“友好协商”这一步。

本级财政兜底更指望不上,遵义市的财政规模一年不到300亿,就算有盈余,又能有多少呢?就算有盈余,这不是还有别的城投公司吗?

总而言之,言,唯一可以指望的是房地产复苏,土地资产能盘活……这需要奇迹。所以,二十年展期的城投债,大概率是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平。

二十年,银行、城投、地方政府得换多少茬管事的。换着换着,就剩下一笔糊涂账。国有企业最大的好处就是,大家都有等于大家都没有,一切责任均属玄学。银行再狠,能把城投公司老总列入失信人名单吗?该坐高铁的坐高铁,该坐飞机的坐飞机,按级别来,谁也拦不住。

这个“友好协商”出来的“二十年展期”,和还钱无关,就是把坏账藏起来、再变成糊涂账的玄学操作。

单一个遵义道桥搞点玄学没关系,遵义市没啥大碍。遵义有大茅台坐镇,支柱产业扎实,日子总能过下去。但是,全国60多万亿的城投债,咋弄?

要是60多万亿的城投债都如法炮制,货币流动性堪忧。货币是经济系统的血液,都变成了二十年不化的陈年血栓,还谈什么经济活力呢?

当年坑不那么大的时候,还可以粉饰过去,各找各妈的新一轮循环开启。银行金融机构找央妈,城投找本级财政,本级财政找上级财政。亲娘慈母合力送温暖,就是货币放水再上一轮基建、再涨一波房价的“基建拉动”。所谓经济三驾马车里的“投资拉动”,就是挖坑填坑的挥汗如雨。

60多万亿的城投债巨坑,就是这么一轮轮挖出来的。坑大如斯,是真顶不住了。

很多人都听说过“房地产是个大夜壶”,但是很多人都不知道,这夜壶里的陈年屎尿是怎么来的。

千夫所指的许老板们,哪里配得上这么高级的夜壶业务?轻轻划上几条杠杠,许家印就被逼到了要跳楼,明晃晃的24K皮带也只是根皮带,给各地方政府、各家城投的债务大肚腩做个装饰。

03

按惯例,“万恶的资本+资本逐利+市场失灵”是一切国内经济问题的通用解释。可是,这真有解释力吗?

城投是资本,却是不以逐利的“公益性为主,经营性为辅”。正常的市场机制下,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资本,都有耍流氓的重大嫌疑。哪家正经银行会把钱借给亏钱亏得理直气壮的“公司”?所以,城投和银行的勾当,打根子上就绕过了市场规则,谈何失灵?

但凡有一点点正常的市场规则,就不会有这60多万的城投债巨坑。地方政府讲市场规则,就不会投那堆无效基建;城投讲市场规则,就不会借一堆还不了的债;银行要是讲市场规则,一开始就会说“NO”。

最终“友好协商”的解决方案,也没有市场规则的约束。须知,这是二十年债务展期,是单纯的债务冻结。也就是说,背着巨债的城投随时可以“我胡汉三又回来了”君临债市,继续举新借旧的滚雪球游戏。

“友好协商”出二十年展期,民企行吗?列位房奴行吗?正常的市场主体都不行,但城投行。因为自城投诞生之日起,它就是反市场的产物,有不讲市场规律、不讲市场规则的权力。

不讲市场规律、不讲市场规则,那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从这60多万亿白花花的银子流进城投的钱包开始,代价就在付。如果这些钱流进了我们的民营制造业企业,能够创造多少财富和有效工作岗位?如果这些钱流进了民营科技企业,中国的科技水平能起飞。

城投一招手,这些都没了,只有一堆无效基建堆出来的无效资产,以及堵塞在金融系统中的60多万亿血栓。

这场反市场的金融游戏,付出了双倍代价。借出去的时候付一次,还不出来的时候再付一次。唯一的赢家就是优雅地做了老赖的城投,这就叫双赢——城投这样的特权资本赢两次。

讲真,以目前共度时艰的特殊情况下,能不能让正常市场主体享受下被精心呵护的“特权”?给挣扎在生死线上的民营企业一点阳光,给债务焦虑、失业焦虑的房奴们一点雨露,不奢望二十年展期,能缓个三五年也是好的。

这些倒霉蛋值得拯救,给他们点“特权”,将来还你个充满活力的中国经济。至于城投,填坑时得把这些沉疴宿疾一起埋了,再也不能让他们为祸人间。

此文章被我无意找到的。

十年京华梦,一朝梦醒

转自https://bbs.yingjiesheng.com/thread-2343948-1-1.html,如有不妥还请联我删除。

最近身边的一个朋友突然间就被辞退了,而且是一线互联网大厂,周末跟我聚了下。喝了点小酒,聊了很多,他说我可以把他的经历发出来。

我本来不擅长写这种文章,让他把心路历程写了一遍,写完发现简直没法看,这两天被我一顿猛改,感觉更没法看了,大家凑合着看吧。

文中叫他老王吧,其实他也不姓王。

老王是2009年四川某985毕业,作为一个四川人,深知自己迟早要回四川,于是准备先来北京看看,过一两年就回去,毕竟从小到大没离开过四川,再不出去看看就迟了。

选择北京也是因为他觉得北京有底蕴,适合他这样没啥文艺细胞的闷骚青年。

到北京后,随便找了个工作,觉得那个公司还不错,在四川的时候校招才给4000多,北京公司直接给7000多,吓了一跳,就加入了,工作内容是安卓开发,他战战兢兢说自己也不会安卓,他主管说想学吗?想学我教你啊。

他没想到,当时还挺冷门的安卓开发会在接下来几年里大放异彩,很快,工作到第三年,奖金没有同事高,于是准备跳槽,有另一个小公司,刚拿到风投,招聘启事上就写了一行字,“只要你专精安卓,多少钱我们都能给得起”。

然后他去面试,对方也不是hr,而是一个业务主管,稍微问了下他之前的工作内容,看了下他写的代码(那时候的常规操作,直接翻工程文件),问了下他的血压、有无遗传病史,然后就说如果没啥事,要不下午来上班吧,月薪三万,此时是2012年。

当时他就被吓住了,没想到这么浮夸,不会是骗子公司要割他肾吧,后来一打听,才知道他这样的三年安卓经验、过硬教育背景的人,在互联网公司那里就是这个价,童叟无欺。站在北京西二旗贴满“招租广告”的天桥上,买了一袋糖炒栗子,他觉得自己可能要出息了。

于是他欢乐入职,入职一年多,发现自己变了,给自己买了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乔丹鞋,外星人笔记本,机械键盘,巨贵的耳机等等,最大的梦想是买特斯拉,然后每天继续挤地铁上班。
多说一句,2013年已经有了特斯拉,那时候这车尽管漏雨,但巨贵无比,具体多贵我和他都不记得了。

随后认识了公司搞测试的妹子,也是四川的,观念和他差不多,将来准备回成都,来来回回聊了半年多,国庆去见了父母,这门亲事没人反对,基本就确认了下来,2015年结了婚。

婚前收入不错,攒了一些,本来准备回老家买房,不过2016年房价大涨,作为后知后觉的年轻人,而且他们本来准备回成都买房,一直没当回事,直到2016后半年年才意识到他们应该在北京看看,一看就想买,到处借钱凑了首付,没想到买到了房价历史大高点,背上了一个月一万六的贷款,随后北京出台限购,房价被锁死了。

毕业五年后在小公司混得不顺心,公司做出来的产品经历了疯狂砸钱后用户一直上不去,投资人没了耐心撤出了。公司开始明显走下坡路,领导逐渐开始越来越变态,比如要求晚上十点对进展,早上八点半全员开例会,他觉得没意思了,就去招聘app上刷了下简历。

没想到很快就收到了一个大厂的消息,问他有没有兴趣加入他们公司,他都惊呆了。

这公司作为全国前三的互联网大厂,当年去他们学校校招的时候鼻孔都是朝天的,全校总共招了不到五个人。

当时年轻的老王也去面试了,复试倒是进去了,考官出了三道题,他连题目啥意思都没太弄明白,考官面无表情地说,回去等我们通知吧,他在对方鄙视的眼神中灰溜溜地退出来,心里毫无怨言,反而感慨果然是大厂,就是牛逼,崇敬之情反而加深了。

后来觉得自己好贱。

这次电话面试的时候,本来以为又有什么超级复杂算法题,没想到对方问他链表反转、插入、删除等基本操作,这不大一《数据结构》课程基本知识吗?一脸懵逼中,面试通过了,他就去了自己心心念念的大厂。

对方问预期工资,他稀里糊涂说你们看着给吧,甚至挂电话的时候忘了对方开出了什么价。

进厂之后又被雷了一次,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要低了的情况下,还是成功倒挂了当初校招进入这个公司的老同学,他正好没经验,正好说话口无遮拦,接受老同学盛情邀请吃饭的时候透露了工资,那个老同学很快辞职不干了。

人生无常。


后来在园区碰到多年前去学校招自己的那个考官,说为啥校招和社招差距那么大?当初校招的那些题哪来的啊?

那哥们已经干到了大领导,很感慨地说,说来惭愧,当时考你们的那些题,我也不会。

不过看你们一个个灰头土脸,真特么逗。

小王若有所思,原来这样啊。

工作内容本来以为会涉及什么复杂算法,毕竟这么大的厂子,没想到比他在小公司还低端,每个人管着一块责任田,一个月写不了几行代码,每天大部分时间都在跟同事瞎拉扯。

不过没想到的是忙得要死,提交不完的文档,做不完的ppt,对不完的需求,每个需求都只是往自己责任田加几行代码,但是该走的流程、该提交的文档、该参加的项目例会却一个都不能少。

有时候还得装忙,毕竟领导下班不走,领导的领导也不走,组里其他同学也都在那里似乎很忙,他跑了太扎眼,于是在公司看网文,后来知道其他人也是这样理解这个问题的,看到九点多再走,认识了类似唐三,猫腻,愤怒香蕉等一群有着奇怪名字的人。

这种状态持续了一年多,他明显觉得自己的技术退化得不成样了,怀疑在这地方呆五六年估计再也找不到工作。后来跟同事一沟通,同事说屁事没,大厂都这样,自己当初北理工ACM的高手,不照样废了嘛,让他放心,大厂最关键的是了解业务逻辑,本来对代码要求也不高,进来了就在这里待着呗,只要不混到靠后的15%,又不会裁员。他才松了一口气。

多年以后,他回首往事,发现他就是那个时候人生出现了转折,观念发生了大变化,失去了风险意识。

后来的日子过得飞快,因为房子买了,要安心还贷,孩子出生了,生活中很大一部分精力都被孩子给占了。

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出生对他来说最大的改变就是时间完全失控了,不知不觉间进入了2020年的“疫情时代”,随后的时间更快了,在公司期间,他被提了两级,但是由于不太爱说话,跟领导关系一般,每年评级,都是中等偏上,也不担心被辞退。

倒是当上了小主管,只是跟大领导关系很一般,被提拔的主要原因是他确实没出啥错,比他优秀的那俩嫌当领导麻烦,于是轮他了,而且确实对业务比较熟。

当上了小主管后,彻底脱离了代码岗位,他觉得这也没啥问题,毕竟每个码农的终极目标就是不做码农,总不能一辈子写代码吧。

我就是他那段时间和他认识了,因为我们两个公司业务有联系,他是那边的接口人,我是这边的接口人。

后来我领导批给我一千两百块,让我去找合作公司重要联系人吃饭,降低摩擦成本,我就去了,然后和他混熟了,正好两人都爱玩dota和穿越火线这种上古游戏,还都打得巨烂,后来开始组队玩,都打的烂,也不好意思说对方。

整体而言,他是个随遇而安的人,觉得赚的钱已经远远超过了自己的预期,也远远超过了那些没出来的同学,一直这样也挺好。

由于自己收入不错,老婆干脆不上班了,又生了一胎,家里有余钱,又买了一套小的不太能住的学区房,储蓄也花光了,这下房贷冲到了三万多。

然后就到了今年年初,风暴降临了。

其实去年年底就有了苗头,当时中概股在海外一直状态不太好,不少他的同事股票下跌过程中没破产,补仓补破产了。国内市场萎靡不振,公司很多盈利项目也转入亏损,大领导们天天把“收缩战线,集中优势兵力投入关键战场”挂在嘴上。

他后来说自己政治嗅觉太差,直到通知他被裁了,他才明白什么叫“收缩战线”,原来是这么缩,公司的一次缩,落到自己头上就是一场劫。

不过主要也是觉得不太可能被裁,因为自己考评一直在前30%,除非裁员率超过70%,否则自己就是安全的。

谁能想到整个团队都被裁了。

通知他那天毫无征兆,大领导就叫他过去谈心,说是咱们部门盈利不佳,这时候必须壮士断腕,今天说的这些呢,并不是觉得你们能力不行,只是咱们部门遭遇了市场低迷,也是没办法的事,你看我都在这里干了十几年了,现在也有风险,干了这么多年,也没见过这么大的困难。

他懵逼了,领导您不妨直说。

领导说裁员名单上有你,我也是今天才看到,之前并不知道,好聚好散吧,你是我第一个沟通的,有点不知道该怎么说,你们组基本都被裁了,不止你们组,咱们部门三分之一的项目组全被裁了,极少人员转岗,这种安排我不理解,不过也得执行。

后来他知道,他领导有件事说了谎,同时有件事没说谎。说谎的是,裁员名单是领导报上去的,事先当然知道要裁谁。没说谎的是,领导确实也有风险,因为他很快也被裁了。
你凝视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视你。

接下来的事全程懵逼,在工位坐到下班,找了个麦当劳来回刷手机,直到十一点多,回去又在车里坐到十二点,上楼后老婆孩子果然睡着了。长嘘一口气,反正也没想出来怎么解释今天这么魂不守舍,终于不用解释了。

后来的事一直迷迷糊糊,清退、交工卡、散伙饭,有条不紊,公司为了高效开展清退工作,专门开辟了绿色通道,等他从hr那里签完字,回到工位,发现电脑已经登录不进去了,关机,拆线,送去“技术部”归档。

从公司出来后,突然有种悲凉,这辈子都进不去这栋楼了。

回家也不跟老婆说自己被辞退的事,天天跟之前一样去上班,老婆问为啥最近状态这么差,他说项目压力太大,所有人都这样。老婆问他是不是碰上啥困难了,他说项目进度太紧,大家都不太好过。

那段时间他办理了人证车证,去注册了网约车,准备开始跑出租,因为他的车是电动车,车库有充电桩,享受国家电网补贴,一公里才几分钱,算了下,跑网约很划算。

后来又觉得自己编码能力尽管忘得差不多了,但是应该和自行车差不多,多年不骑重新拾起应该不难,于是每天开车出去找个辛巴克抓学习,顺便投简历。


面试了一些公司,发现倒是能找到工作,不过那边确实对年龄有意见,不愿意招有孩子的大龄中年,觉得他没法保持工作强度。

而且确实不招领导,只招基层码农,当领导的工作经历反而对他是一个累赘,对他的编码能力也有怀疑,觉得你这么多年不写代码,还能干编码吗?工资不愿意给太高,因为现在人才市场最不缺人才。

最后他愿意去的公司都在裁员,不愿意去的还对他挑三拣四。

这个世界怎么了?

后来又去图书馆抓学习,可是心态不好,看不进去,到处张望,发现那里有很多和他一样装学习的中年人,奇怪的是,一眼就能认出来对方跟自己差不多。
直到有天他正准备出门装上班,媳妇叫住他,跟他说有啥事都可以家里商量,没必要自己抗。

他在纠结说不说的时候,他媳妇说早就知道他被辞退了,因为好久没看到他的工卡,有天用他手机登录了一下他们公司内部管理app发现权限已经注销,就知道被裁了。再说新闻里天天都是他们公司的倒霉事,他又闭口不说公司的事,明显不正常。

哦,原来知道了啊,那还装啥。后来反倒是他媳妇把他开导明白了。说咱们当初不是说好了要回成都嘛,北京这地方环境也不如成都好,咱们一家子都得了咽炎,小孩也喜欢成都,上次回去都不想回北京。
他说对啊,自己怎么没想到。咱们也没户口,当初买学区房也是准备如果搞定户口就在北京上学,现在看不太可能了,反而不用操心户口的事了,咱们不是有成都户口嘛,回了成都反而省心。

他说对啊,自己怎么没想到。媳妇又说,算过了,回了成都让老人帮忙带孩子,两口子都去上班,这些年也有积蓄,卖了北京房子回成都买,日子应该不会太难。
所以前段时间他把小学区房脱了手,加上手里的余钱,终于不再担心房贷了,接下来准备把住的这套也卖掉,然后一家子回成都,回之前跟北京小伙伴都吃个饭,问了一圈,发现也省事,其实不剩几个了,自己竟然还是走得比较晚的,人生无常。

跟我喝了几杯,他说“十年京华梦”,曾经竟然以为自己是帝都人,曾经以为今后的日子会一直那样继续下去,没想到出其不意就结束了。

结束之后突然才想起来,自己当初来北京是想看看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蕴,没想到呆了十来年,天天加班玩游戏,连颐和园圆明园动物园八宝山都没去,于是带着全家开车把北京转了一圈,之前没感觉,这次转圈竟然有了一种全家到北京观光的体验,曾经毫无感觉的一些景点,竟然觉得非常高大上,自己有点高攀不起。

下定决心离开后,反而对京城有了新的理解:
以前觉得自己怎么有勇气离开呢?
现在觉得当初哪来的勇气留下来呢?
又觉得其实自己跟当初的同学没啥差别,只是自己一念之间来了北京,赶上了一波互联网红利,这几年有了不切实际的幻想,竟然想在京城定居,如今红利褪去,他也该撤离了。撤就撤吧,都挺好。

总之,人生无常。

这位兄台估计和这个年代吃红利很多人一样,他可能还是比较好的,能全身而退。不能全身而退的,基本淹没在红潮大海了。